牙齒少了一顆?
千萬別當小事

生活中,不少人覺得「少顆牙沒什麼」,但牙齒缺失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廣泛。吃飯時易「漏東西」、咬不動硬物,笑時露出缺牙縫隙可能讓人不願交談,長期咀嚼不足還會導致營養吸收不佳。

在香港,牙齒缺失並不少見,牙周病、蛀牙未及時治療、意外或疾病都可能導致缺牙。全球約每4人中就有1人面臨全口缺牙風險,因此發現缺牙切勿拖延,儘早醫才是上策。

🦷放著缺牙不管,麻煩會越來越多

很多人習慣性忽視口腔問題,覺得缺顆牙「湊合著用」就行。但事實上,缺牙的位置就像一個「空洞」,周圍的牙齒會慢慢「傾倒」過來填補空隙,導致牙齒排列越來越亂;同時,牙齦和下方的頜骨因為沒了牙齒支撐,會慢慢萎縮,臉型看起來也可能變得鬆弛;更別說,其他牙齒要額外分擔咀嚼壓力,時間久了容易磨損甚至鬆動。

🦷牙齒缺了,有哪些辦法補上?

面對缺牙,常見的解決方案有三種,各有優缺點,不妨根據自身情況參考:

1. 活動假牙

-- 可摘下清洗,無需手術,價格親民。
-- 但咀嚼力約為真牙的十分之一,咀嚼時無力
-- 可能壓迫牙齦和頜骨,偶爾會刮傷口腔軟組織
-- 因材質為塑料,約3到4年需修補或更換

2. 傳統牙橋

-- 不用開刀,費用不算太高。
-- 但需將缺牙旁邊的兩顆好牙磨小一圈,才能架起「橋樑」。
-- 若牙橋設計不佳,被蓋住的牙齒容易藏污納垢,會增加蛀牙風險。

3. 植牙

-- 簡單說是在缺牙的骨頭裡裝一個「人工牙根」,再在上面接假牙。
-- 好處:不用磨壞旁邊的好牙,能減少牙齦和頜骨萎縮的風險,
-- 咀嚼力幾乎和真牙一樣,且很耐用(10年內保持穩定的概率高達95%)。
-- 不過,需要做小手術,初期花費會高一點。
🔻 如有牙齒健康相關查詢,歡迎WhatsApp我們🔻

🦷植牙要經過哪些步驟?

植牙過程主要分三步:
第一步:採用微創方式拔除壞牙,當天就植入種植體,並安裝臨時性的固定假牙,以保持口腔外觀

第二步:等待牙骨和牙齦癒合穩定(大約需要3到4個月)後復診,此時會進行取模,用於定制假牙

第三部:假牙製作完成後,醫生會將其安裝到位,之後就能恢復牙齒原本的外觀,同時恢復正常的咬合功能。

🦷小貼士:種植體是什麼?

所謂的「種植體」,其實就是人造的牙根,用的是和人體「相處融洽」的材料(比如鈦合金)。放進颌骨後,它會刺激骨頭生長,慢慢和周圍的骨質長在一起,這樣就能穩穩地支撐上面的假牙,讓咀嚼時和真牙一樣有力。

🦷什麼時候植牙最好?

通常建議拔掉壞牙的當天就植入植體。這麼做的好處是,能減少牙齦和顎骨因為缺牙而萎縮的程度。如果錯過這個時間,等骨頭和牙齦變「薄」了,牙齒之間可能會留出空隙,後續裝假牙時就很難做到緊密貼合,影響效果。所以,拔牙後及時植牙很重要。

🦷那些人不適合植牙?

  • 長期吃治骨質疏鬆藥的人,可能骨頭細胞長得慢,撐不住種植體。
  • ​頭頸部做過放療的人,牙齦和骨頭的癒合能力可能較差。
  • ​糖尿病患者如果傷口不容易好,也需要先評估。
  • ​每天抽20支以上香煙的人,植牙成功率會降低。
  • ​還有高血壓、嚴重牙周病患者,都要讓牙醫仔細檢查後再決定。
🔻 如有牙齒健康相關查詢,歡迎WhatsApp我們🔻

🦷植牙不止一種方案

根據缺牙的數量,植牙方案也有區別:缺一顆就單獨種一顆;缺好幾顆,可以用「橋式植牙」,少種幾個種植體就能帶起多顆假牙。
 
如果全口牙都沒了,也能做全口植牙,要么是固定的假牙,要么是能摘下來的活動假牙,具體可以和醫生商量。

🦷植牙後日常護理

不管用哪種方式補牙,後續的口腔護理都很關鍵。比如每年至少洗兩次牙,讓牙醫檢查植牙的狀態,避免蛀牙。

每2年做一次「小牙片」(X光根尖片),看看骨頭情況;每3到5年做一次「大牙片」(X光全景片),全面檢查所有牙齒。這些都能幫助延長假牙的使用壽命。

🦷選植牙,需要留意的細節

種植體的品牌與型號
目前全球有200多家種植體廠商,產品多來自韓國或歐洲,且每個品牌通常有多種型號。植牙時需向醫生確認所用的品牌和具體型號,這便於日後的維護保養及零件更換。
診所的選擇
香港並無「植牙專科醫生」的認定,選診所時可參考口碑,同時要關注其設備是否齊全——尤其是是否配備電腦掃描機,因為90%的植牙案例都需要通過電腦掃描評估骨頭狀況,設備完善才能更保障治療效果。

牙齒雖小,卻關係到吃飯、說話、
甚至自信心。

少了一顆別馬虎,及時找對辦法,
才能讓口腔一直保持「健康狀態」。

🔻 如有牙齒健康相關查詢,歡迎WhatsApp我們🔻
     受訪專家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曾漢輝牙科醫生
               DR. Roid H.F. TSANG
© 牙科健康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